Asset Publisher Asset Publisher

Return to Full Page

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方案

一、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

(一)专业培养目标

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;培养从事具有医学影像诊断与放射治疗工作的临床医师。

(二)专业培养要求

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、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、医学影像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。

(三)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

1.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

2.应用影像、超声、核素诊断等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基本理论、方法和技能

3.应用r射线深部x射线、放射性核素等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基本理论、方法和技能

4.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各种仪器设备的结构和一般维修方法

5.医学影像学和放射治疗学研究的初步能力

6.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

二、主干学科

基础医学、临床医学、医学影像学

三、主要课程

影像物理基础、电子学基础、人体解剖学、病理学、诊断学、内科学、外科学、医学成像技术、影像诊断学、超声诊断学、影像核医学、放射治疗学、临床放射技术等。

四、层次、修业年限

专科、三年,未能正常毕业的学生,可保留学籍2年。

五、课程设置

课程设置分必修课、考查课和选修课三种,学生修满120学分方可毕业。

六、成绩考核

1.结业成绩考核:分考试、考查两种,凡是按教学计划开出的必修课,均按要求进行考试,考试成绩占80%,综合评定占20%,总分60分为及格。考查课以平时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分。

2.毕业考核:毕业考试科目主要是以影像诊断学、内外科学为主的综合考试。

七、教学计划(见附表)

 

医学影像技术专科课程设置及授课时间安排表

类别

课程编号

课程名称

学分

课程教学时数

开课学期、周数及学时

合计

理论

自学

2

2

2

2

2

2

 

 

 

 

专业其础课

20001

人体解剖学

6

96

48

48

48

20030

电子学基础

4

64

32

32

32

20031

医学影像物理学

4

64

32

32

32

20032

医学影像设备学

4

64

32

32

32

20033

医学影像设备管理

4

64

32

32

32

20006

生理学

4

64

32

32

32

20007

病理学

4

64

32

32

32

20008

病理生理学

4

64

32

32

32

34

544

272

272

  

专业课

20034

医学影像技术学

5

80

40

40

20035

医学超声影像学

5.5

88

44

44

40

20036

介入放射学

4

64

32

32

44

20013

内科学

7

112

56

56

32

20014

外科学

7

112

56

56

56

20015

妇产科学

5

80

40

40

56

20037

影像核医学

4

64

32

32

40

20038

放射肿瘤学

4.5

72

36

36

32

20018

神经病学

4

64

32

32

36

20039

影像诊断学

10

160

80

80

32

56

896

448

448

80

  

 

 

限选课

20020

毛、中、理

5

80

32

48

32

20021

大学计算机基础

5

80

32

48

32

20002

组织胚胎学

4

64

32

32

32

20040

断层解剖学

4.5

72

36

36

36

20023

英语

8

128

50

78

25

20041

耳鼻喉科学

3.5

56

28

28

28

20026

文献检索

4

64

25

39

25

34

544

235

309

  

任选课

20027

医学伦理学

5

80

32

48

32

20028

卫生法学

5

80

32

48

32

20029

公共关系学

4

64

25

39

25

14

224

89

135

  

  

138

2208

1044

1164

176

189

153

169

184

1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