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sset Publisher
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一、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
(一)专业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;主要面向汽车维修业,具备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,掌握汽车机电维修、故障诊断与 排除、维修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。
专业培养要求
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针对汽车售后服务、汽车营销、汽车维修及汽车保险等职业岗位,每个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及相应的职业能力。
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
1.业务沟通和技术交流能力。
2.正确判断汽车故障现象的能力。
3.掌握汽车构造、维修、性能检测、故障诊断知识与技能。
4.熟悉使用维修企业管理管理软件,及汽车进出厂质量检验能力。
5.具有汽车性能分析与评价能力。
6.掌握汽车定损与理赔技能。
7.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。
二、主干学科
汽车构造与维修、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
三、主要课程
汽车机械制图、汽车材料、机械设计基础、液压与气压传动、电气制图、机械制造技术、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、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、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、汽车电子控制技术、汽车故障诊断技术、汽车车身修复技术、汽车保养与维修
四、层次、修业年限
专科、三年,未能正常毕业的学生,可保留学籍2年。
五、课程设置
课程设置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三种,学生修满120学分方可毕业。
六、成绩考核
结业成绩考核:分考试、考查两种,凡是按教学计划开出的必修课,均按要求进行考试,考试成绩占80%,综合评定占20%,总分60分为及格。考查课以平时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分。
七、教学计划(见附表)
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表
类别 | 课程名称 | 学分 |
必
修
课 |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 3 |
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| 3 | |
形势与政策 | 2 | |
汽车机械制图 | 7 | |
汽车材料 | 4 | |
机械设计基础 | 5 | |
电工技术 | 5 | |
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| 4 | |
液压与气压传动 | 5 | |
电气制图 | 6 | |
机械制造技术 | 6 | |
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 | 5 | |
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| 7 | |
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| 6 | |
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| 7 | |
汽车保养与维修 | 6 | |
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 | 6 | |
汽车车身修复技术 | 6 | |
汽车焊装技术 | 6 | |
汽车底盘、电器构造与维修 | 4 | |
选
修
课 | 大学英语 | 4 |
计算机应用基础 | 3 | |
高等数学 | 3 | |
新能源汽车技术 | 6 | |
汽车售后服务 | 3 | |
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 | 3 | |
汽车文化 | 3 | |
合计 | 128 |